警告:本篇文章不適合配早餐,消化不良者請自行負責。
這是本部落格有史以來最正式的文章了.......好噁啊!!!!!
臭愛小克以後不准把這種東西叫我做...........
要寫心得的書,好看都變得不好看



   

    二十三歲的實習老師--艾琳‧古薇爾,在加州長堤伍羅德‧威爾森高中,上課第一天就發現自己的窘境,成天在街頭逞兇鬥惡完全自我放棄的學生,初出茅廬的她唯一的武器只有一根斷掉的粉筆。第一天的敗仗,並沒有打擊到她,反兒讓她思索當初放棄念法律而選擇當老師的理念。艾琳試著從學生的角度思考,從學生們的慣用語喜歡的東西、甚至流行歌手作為與學生溝通的橋樑,讓學生至少願意「聽」她說話。

 

而真正的契機,是一張學生惡作劇所畫下的同學畫像。讓他瞭解到學生們居然對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毫無所悉,歷史與這個世界對他們而言是多麼的狹隘。對學生來說,生活就是永無止盡的戰鬥,混雜著拉丁裔、非洲裔與亞洲裔所謂中下階層的家庭社區,幫派與毒品像泥沼拉著他們向下沈淪。

 

「對歷史毫無所悉者,勢將重蹈覆轍」

 

艾琳決定讓學生去參觀加州的「寬容博物館」,讓學生不是從硬梆梆的課本內容,而事實地去參觀藉由圖像、文字與受害者的講述讓這樣一段歷史完全深入學生們的心中,並且從中這些過程中,開啟學生的學習動機。課堂上,開始多了許多與學生的互動,開始利用課外讀物,像是麥田捕手與梅崗城故事,與學生的生活連結,故事不再遙遠,而就發生在他們的生活之中,甚至他們也與主角面臨同樣的困惑與挑戰。當然,艾琳的教學讓學生有了改變,卻也招致了白人主義的種族歧視,他們不認同艾琳的作法,但那些恐嚇與挑釁都無法讓她退卻,反而讓她更勇敢。

 

「我們班就像一盒多彩的魁歐拉牌蠟筆」不是用單一的顏色,而是把他們形容成蠟筆,即使這盒蠟筆的邊緣有點粗糙,中間或與已經斷裂,他們仍試著把碎片拼湊在一起,磨平粗糙邊緣,甚至變成比原先更為鋒利。艾琳用蠟筆,描述出學生的無限可能性,以及每個孩子都不該被放棄的教育基本理念,也因為這樣的一個理念,造就了這一百五十位自由寫手的誕生。而在艾琳的教案中,將莎士比的「羅蜜歐與茱麗葉」和街頭幫派結合,古典與鄙俗,卻真正的強化了歷史與文學的吸收與從中傳達出的教訓。艾琳利用課外讀物與校外教學還有各式小遊戲,逐步開啟學生的視野,學習傾吐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。因為艾琳對學生的熱情,讓她可以在週末兼差並且像許多人募款請求協助,讓一次又一次不可能成行的校外參觀,變成學生珍貴的學習體驗。當然,如果你想要得到別人的幫助,你就必須有所付出,而艾琳學生的回饋,就是他們發自內心的改變,以及那一篇篇真實人生的奮鬥故事。

 

兩本課外讀物,讓學生開始嘗試認真與自我對話。

 

《安妮日記》與《沙拉塔的日記:賽拉耶佛烽火錄》,讓學生從作者的字裡行間中,看到了自我面臨的困境,與作者的故事起伏,將某些部分的自己投射於書內,內心剛毅的部分開始柔軟,改變正在慢慢進行中。艾琳鼓勵學生們學習書中的模式,寫下屬於自己的日記。書寫,是一段與自我深層的對話,學生們開始寫著,屬於他們街頭生活的歷程,親眼見到自己好友被槍殺、父親入獄以及許多街頭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的生死,因為每天都在失去,所以大家從小就開始學習不去在乎。他們發現,他們並不是在戰區,為什麼卻與那些遭受戰爭迫害的人有著這樣相似的經驗與心情。 藉由書寫,他們重新追尋並且建立自我價值,在世界中找尋適當的位置。

 

 

 

生活就是場戰鬥,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怪獸需要去對抗。

 

自由行動示威者,讓艾琳聯想到自己的學生,希望利用自由行動示威者的紀錄片,讓學生對文學、歷史、寬容、種族融合與克服逆境等議題產生興趣,同時證實寫作的力量。因此,艾琳稱呼這些寫下自己故事的學生們為「自由寫手」(The Freedom Writer),用「寫」來抗拒不公不意,利用文字紀錄表述他們的生活與內心自我奮鬥歷程,變成一顆顆的種子,飛揚散播至世界各地人的心靈處,萌芽成長,成為他人生命中的另一個借鏡或解答。

 

 

我感覺到筆尖每個字的重量。

 

教育,是改變的一個契機,能夠遇到一個像艾琳這樣的老師,更是幸運至極。人生過程中,我們或許沒有遇到「艾琳」,但我們卻擁有完善教育資源。我們在為每一天生活努力時,學習與閱讀仍舊持續著改變每一個階段的自己,是否我們也可以成為一個「自由寫手」,親身去感受每一個文字的重量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lu0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